bob体官网链接 首页 > bob体官网链接

非典带给我们的启示:信息“神经”调控有方

时间: 2023-11-18 22:11:46 |   作者: bob体育链接

  考验之下,上海能快速组织了一场又一场防治“非典”的漂亮战役。上海各个层面经济生活、各项社会事业处变不惊,从始至终保持极大的抗性?

  有一只无形之手,一张无形大网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它就是被称作现代社会“神经系统”的信息系统,它的“神经末梢”分布在城市的方方面面,它让全市各级政府、各大企业、各个家庭紧密相连……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堵截“非典”肆虐。转自搜狐

  回首全市人民抗击“非典”以来的日日夜夜,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真切感受“数字上海”的魅力:转自搜狐

  当疫情突然来袭之际,当务之急是如何在最短时间里有效展开各项疾病控制,组织有效诊断、治疗?上海在短短十天内,迅速建立起3大信息管理系统:上海入境人员信息管理系统、“95120”呼叫中心、医疗机构非典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系统;肺科医院、传染病医院、新华医院等重点医院里,上海电信的宽带可视会议系统很快安装到位,远程会诊手段大幅度的提升了诊断率;而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的神威-I超级计算机,正在夜以继日工作,承担中科院药物所大量抗“非典”药物虚拟筛选任务……转自搜狐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指出必须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可是,人与人交流受到限制,经济活动又如何有效开展?此时,“网上政府”让人足不出户,办理各项事务一样方便;企业之间的面对面商务谈判受阻了,而沪上各种新式通信武器———“新视通”、“会议一呼通”、“手机会议”等却大展拳脚,自4月份以来,光上海电信公司,就共受理“新视通”视讯会议79场,大大超过了以往每月七八场的规模。转自搜狐

  最能现身说法的还是沪上服务业,要是10年前遇上“非典”,那真是灭顶之灾。可如今,网上转账、支付、网上外汇宝、网上炒股、网上投保,各项金融、证券、保险业务正开展得有滋有味;人才交流、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搬到网上,影响缩减到了最小;零售业受惊不小,可B2 C电子商务却日益红火;网络教育、网络培训、就连各项公用事业也纷纷巧用信息服务手段,“185”网上邮局、电信网上营业厅、还有自来水煤气行业的网上抄表……尝到甜头的市民感慨道,早知缴费这么方便,今后也不必网下走了!转自搜狐

  信息化在特殊时期立下的功劳到底有多大?这或许难以用具体的GDP来衡量,但我们仅需想象一番,如果“非典”疫情发生在10年前、甚至5年前,假如没有这张高速、强大的信息网络来支撑,上海的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又将是怎样一幅景象!转自搜狐

  “宝剑锋从磨砺出”,上海的城市信息化何以如此高速、强大?这归功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的一系列城市信息化建设。如今,这一“神经系统”规模之大、覆盖之广、效率之高,在世界同等规模的大城市中并不多见。转自搜狐

  上海已建成一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高起点、全覆盖信息网络。上海拥有世界最大的宽带ATM城域主干网;迄今为止,上海固定电线万户,移动电线万个;转自搜狐

  海是全国三大国际出口局之一,中美海底光缆等6条海缆、亚欧光缆等2条陆缆在此汇集。去年年底,中国电信亚太互联网交换中心成功落户上海,更为确立上海成为亚太通信枢纽地位添上重重一笔。转自搜狐

  上海已形成一个政府先行、市场主导,各行各业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的城市信息化发展格局。信息化使政务部门工作效率大幅度的提升,52个部门实现了政务公开信息上网,“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可提供560多种表格下载,开通超过150项网上办事项目;信息化使企业逐步的提升效益减少相关成本,ERP、MIS等信息系统已成为本市绝大多数大规模的公司的管理“中枢”,中小企业上网也正在通过第三方公共平台实现,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正日趋活跃;信息化还使城市建设和管理效能慢慢地加强,城市二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停车诱导系统等,大大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化更使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市民生活品质全方面提升,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数据库,成为市民共享资源。社会保障与市民服务信息系统、银行IC卡和公交“一卡通”系统,社区服务网信息平台和社区服务热线、市、区、街道三级网络服务体系,让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分享着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转自搜狐

  上海已形成了一个健康有序的信息化运营环境。近年来,上海抓紧出台了一批加强基础通信管线管理、保护国际海光缆安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许多内容高瞻远瞩,领先于全国其他城市;目前,本市电信业的有序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相互连通工作也是全国做得最好的城市之一;在政府倡导,社会各界大力推动下,本市各行各业学电脑用电脑、计算机考级考证蔚然成风,本市每百人已拥有26台上网电脑,而上网学习正在向妇女、下岗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覆盖……转自搜狐

  “非典”,是一场惊涛骇浪,而信息化网络,恰似道道屏障,为城市遮风挡雨———经受“非典”,不仅让人们感受到城市信息化的强大威力,更让上海站到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新起点。转自搜狐

  加速城市信息化建设,从没有像今天这般紧迫:静安区日前召开干部大会,吹响了“信息静安”总动员,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提升为拉动静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总引擎,会上区长大声说:“不换脑子,就换位子”!近几天,在宝钢、电气、汽车等大集团,完善电子交易买卖平台,把更多的产品“搬”上网,快速推进遍布在各省、市分公司、办事处的信息共享系统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大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也紧急对网上交易平台做扩容提速;连日来,本市居民和小企业申装宽带的数量也猛增,本市每天宽带装机数都达到了2000户左右,比过去翻了倍!转自搜狐

  当然,经历“非典”,也使城市信息化的一些不足也暴露:网上的电子结算还有命门,对电子合同难于达成一致,划账中交易款项安全依然有疑虑,基础数据系统还相对薄弱。面对不足,广大信息科学技术人员已开始攻关,压力正在转化为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的动力……转自搜狐

  信心越来越坚定,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到明年上半年,整个上海“电子政务”框架基本形成;到2005年底,城市信息化水平将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中等水准;到2007年,本市基本形成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的格局,初步构筑起“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到2010年世博会召开之际,一个代表世界城市信息化顶配水平的“数字世博会”将呈现于世人面前!转自搜狐